1????????????????? 總則
1.0.1 ?為使雙壁波紋管在管道施工過程中實現安全可靠、確保工程質量,特編制本手冊。
1.0.2 ?本手冊適用于硬聚氯乙烯(PVC-U)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雙壁波紋管材,PVC-U管材管徑dn200~500mm,HDPE管材管徑dn400~800mm。管材環剛度等級為S1≥4KN/m2和S2≥8KN/m2
1.0.3 ?本手冊適用于地震區和非地震區室外排水和農田水利工程,工廠企業范圍的室外排水工程可參照執行。
1.0.4???????? 凡遇本手冊未涉及的問題或有特殊要求時,應由設計單位另行處理。
1.0.5 ?按本手冊進行雙壁波紋管施工時,應符合國家現行的規范、行業標準及本地區相關規范、規程的有關規定。
2????????????????? 管材
2、1 ?一般規定
2.1.1 ?管材、橡膠圈等材料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具有質量檢驗部門的產品合格證和產品性能說明書,并應表明產品規格和生產日期。
2.1.2 ?承插式接口密封橡膠圈采用氯丁橡膠制成,邵氏硬度為45-55MPa,由管道生產廠按規格配套供應。
2、2 ?管材質量
2.2.1 ?管材要求外觀一致,內壁光滑,管身不得有裂縫,管口不得有破損、裂口、變形等缺陷。
2.2.2 ?管材端面應平整,與管中心軸線垂直,軸向不得有明顯的彎曲出現。管材插口外徑、承口內徑的尺寸及圓度必須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
2.2.3 ?管材耐壓強度及剛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2.2.4 ?管道接口用橡膠圈性能、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橡膠圈外觀應光滑平整,不得有氣孔、裂縫、卷皺、破損、重皮和接縫現象。
2、3 ?裝卸、運輸和堆放
2.3.1 ?管材、管件在裝卸、運輸和堆放時應避免撞擊,嚴禁拋摔。
2.3.2 ?管材成批運輸時,承口、插口應分層交錯排列,并應捆扎穩固。
2.3.3 ?短距離搬運,不得在堅硬不平地面和碎石面層上拖動或滾動。
2.3.4 ?管材堆放場地應地面平整,堆放高度不得超過2m,直管部分應有木墊塊,墊塊寬度應不小于200mm,間距不大于1500mm。堆放時管材承口與插口應間隔整齊排列,并應捆扎穩妥。
2.3.5 ?管材堆放中應避免日光曝曬,并保持管間通風。
2.3.6 ?橡膠圈應儲存在通風良好的庫房內,堆放整齊不得受到扭曲損傷。
3????????????????? 溝槽
3、1 ?一般規定
3.1.1 ?溝槽斷面形式分為直壁溝槽、開放開挖溝槽和放坡與直壁相結合的復合溝槽三種類型。應根據施工現場環境、槽深、地下水位高低、土質情況、施工設備及季節影響因素選定。
3.1.2 ?槽底寬度應根據管道敷設、管兩側回填夯實及溝槽的排水要求確定,一般情況槽底最小寬度可參照下表規定。
槽底最小寬度表
管徑De(mm) | 槽底寬度B(mm) |
150<De≤300 | ≥De+400 |
450≤De≤800 | ≥De+600 |
注:有支撐溝槽的支撐寬度未計入內
3、2 ?溝槽開挖
3.2.1 ?溝槽開挖時,應保證溝槽兩側土體穩定,以確?!肮埽凉餐饔谩睏l件。
3.2.2 ?溝槽開挖時,應嚴格控制槽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擾動基面。
3.2.3 ?溝槽開挖時應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
4????????????????? 管道基礎
4.0.1 ?管道基礎采用墊層基礎,其厚度應按設計要求。一般土質較好地段,槽底只需鋪一層砂墊層,其厚度為0.1m,對軟土地基或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可采用150mm厚、顆粒尺寸為5-40mm的碎石或礫石砂鋪筑,其上用50mm厚黃砂(中粗)墊層整平,基礎寬度與槽底同寬。
4.0.2 ?基礎應夯實緊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礎的接口部位應予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隨即有相同材料填筑密實。
5????????????????? 管道安裝
5、1 ?管道安裝
5.1.1 ?待用的管材應按產品標準逐支進行質量檢驗,不符合標準不得使用,并應做好記號,另行處理。
5.1.2 ?管材現場應由人工搬運,搬運時應輕抬輕放。
5.1.3 ?下管前,凡規定須進行管道變形檢測的斷面的管材,應預先量出該斷面管道的實際直徑,并做出記號。
5.1.4 ?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機吊裝進行。人工下管時,由地面人員將管材傳遞給溝槽內施工人員;對放坡開挖的溝槽也可用非金屬繩索系住管身兩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勻溜放至溝槽內,嚴禁將管材由槽頂邊滾入槽內;起重機下管吊裝時,應用非金屬繩索扣系住,不得串心吊裝。
5.1.5 ?管材應將插口順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裝,安裝應由下游往上游進行。
5.2 ?橡膠圈接口
5.2.1 ?接口前,應先檢查橡膠圈是否配套完好,確認橡膠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
5.2.2 ?接口時,先將承口的內壁清理干凈,并在承口內壁及插口橡膠圈上涂潤滑劑(首選硅油),然后將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軸線對齊。
5.2.3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進行:De400mm以下管道,先由一人用棉紗繩吊住被安裝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長撬棒斜插入基礎,并抵住該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橫擋板,然后用力將該管緩緩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預定位置;De500mm以上管道可由兩臺0.5噸的手扳葫蘆將管材拉動就位,接口合攏時,管材兩側的手扳葫蘆應同步拉動,使橡膠密封圈正確就位,不扭曲、不脫落。
5.2.4 ?為防接口合攏時已排設管道軸線位置移動,需采用穩管措施。具體方法可在編織袋內灌滿黃砂,封口后壓在已排設管道的頂部,其數量使管徑大小而異。管道接口后,應復核管道的高程和軸線使其符合要求。
5.2.5 ?雨季施工應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上然靥畹焦茼斠陨弦槐豆芤陨系母叨?。管安裝完畢尚未回土時,一旦遭到水泡,應進行管中心線和管底高程復測和外觀檢查,如發現位移、漂浮、拔口現象,應返工處理。
5、3 ?管道修補
5.3.1 ?管道敷設后,受意外因素發生局部損壞,當損壞部位的長或寬不超過管周長的1/12時,可采取修補措施。修補方法按以下規定:
- 管道的外壁發生局部或較小部位裂縫或孔洞在0.02m以內時,可先將管內水排除,用棉紗將損壞部位清理干凈,然后用環已酮刷基面后,涂刷耐水性能好的塑料粘合劑;并從未使用的管道相應部位取下相似形狀大小的板材,進行粘接,用土工布包纏固定,固化24小時后即可復土。
- 管道的外壁損壞部位呈現管壁破碎或長0.1m以內孔洞時用刮刀將破碎的管壁或孔洞完全剔除,剔除部位周圍0.05m以內用環已酮清理干凈,刷耐水性能好的塑料粘合劑;再從相同管材相應部位取下相當損壞面積2倍的弧形板,內壁涂粘合劑扣貼在損壞部位,用鉛絲包扎固定。如果管外壁有肋,將損壞部位周圍0.05m以內的肋去除,刮平不帶肋跡,采取上述相同方法補救。
6????????????????? 管道與檢查井銜接
6.0.1 ?管道與檢查井的銜接,宜采用柔性接口,也可采用承插管件連接,視具體情況由設計確定。
6.0.2 ?當管道與檢查井采用磚砌或混凝土直接澆制銜接時,可采用中介層作法。其時在管道與檢查井相連部位預先用與管材相同的塑料粘合劑、粗砂做成中介層,然后用水泥砂漿砌入檢查井的井壁內。
中介層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紗將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均勻地涂一層塑料粘合劑,緊接著在上面撒一層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分鐘,即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層。中介層的長度與檢查井厚度相同。
6.0.3 ?管道位于軟土地基或低洼、沼澤、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時,與檢查井宜采用短管連接。即在直接與檢查井連接的管段長度宜采用0.5m,后面再連接不大于2.0m的短管,以下再與整根管連接。
6.0.4 ?檢查井底板基礎,應與管道基礎墊層平緩順接。
7????????????????? 回填
7、1 ?一般規定
7.1.1 ?管道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應立即回填至管頂以上一倍管徑高度。
7.1.2 ?溝槽回填從管底基礎部位開始到管頂以上0.7m范圍內,必須用人工回填,嚴禁用機械推土機回填。
7.1.3 ?管頂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機械從管道軸線兩側同時回填,夯實或碾壓。
7.1.4 ?回填前應排出溝槽積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機質土及凍土?;靥钔林胁粦惺瘔K、磚及其他雜帶有硬棱角的大塊物體。
7.1.5 ?回填時應分層對稱進行,每層回填高度不大于0.2m,以確保管道及檢查井不產生位移。
7、2 ?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
7.2.1 ?從管底到管頂以上0.4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徑小于40mm的沙礫、中粗黃砂、粉煤灰或開挖出來的易于夯實的良質土。
7.2.2 ?設計管基支承角2α范圍內必須用中粗砂填充密實。
7.2.3 ?管道位于車行道下,鋪設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軟土地層以及低洼、沼澤、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時,溝槽回填應先用中粗砂將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實后,再用中粗砂或石屑分層回填至管頂以上0.4m,在往上可回填良質土。
7.2.4 ?回填土的壓實度詳見下表。管頂0.4m以上若修建道路則按道路規范要求執行。
溝槽回填土壓實度要求
槽內部分 | 最佳壓實度% | 回填土質 | ||
超挖部分 | ≥95 | 砂石料或最大粒徑小于40mm | ||
管道基礎 | 管底以下 | ≥90 | 中砂、粗砂、軟土地基按6.3.1規定 | |
管底腋角2α范圍 | ≥95 | 中砂、粗砂 | ||
管兩側 | ≥95 | 中砂、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徑小于40mm的沙礫或符合要求的原狀土 | ||
管頂以上0.4m | 管頂兩側 | ≥90 | ||
管頂部位 | ≥80 | |||
管頂以上0.4m | 按地面或道路要求但不得<80 | 原土回填 | ||
8????????????????? 變形控制和檢測
8.0.1 ?埋地塑料管材應通過管區回填材料的選擇、填筑和壓實等控制手段,使管—土共同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以減少埋地塑料管道的變形量。
8.0.2 ?要充分利用管道胸腔部分回填壓實過程中出現的管道豎向反向變形,來抵消一部分由于管道上部靜荷載和活荷載作用引起的管道豎向變形,使管道周圍回填土具有較大的密實度和對管道的支承反力。
8.0.3 ?管道安裝覆土到設計標高后即應對管道變形進行檢測。
8.0.4 ?管道變形可采用以下方法檢測:
- 人不能進入管內的塑料管可采用圓度板管內拖拉法進行檢測;
- 人能進入管內的塑料管可直接進入管內檢測其實際變形值。
8.0.5 ?埋地塑料管道在外荷載作用下,管徑豎向直徑變形率應小于管材的允許直?徑變形率。管材的允許直徑變形率不得大于5%。
管材的直徑變形率及允許直徑變形率按下式計算:
ε﹦ΔD/D0×100%
[ε]﹦ε0/K
式中: ?ε——
ΔD ——管道在組合荷載作用下管徑的豎向直徑變形量(mm)
D0 ——管材的計算直徑(管壁截面中心軸的直徑)(mm)
[ε]?——允許直徑變形率
ε0 ——管材的彈性直徑變形率(%),由壓扁試驗決定
K——安全系數,一般可取1.5